by Tyler Prochazka | Feb 8, 2025 | Chinese, Translations
2024年底,臺灣無條件基本收入協會(UBI Taiwan)特別舉辦了一場記者會,向外界公布單親家庭基本收入實驗計畫的進展。該活動邀請到現任立法委員、相關國內外學者與實驗參與人,共同慶祝這一里程碑,並倡導邁向更公平的未來。
記者會邀請到兩位臺灣立法委員參與,他們表達了對計畫的支持,並強調基本收入對臺灣的重要意義。他們表示,希望這項實驗能成為台灣邁向更公平、正義社會的起點。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社會福利學院副教授張祐綾,盛讚這個實驗為台灣社會福利史上的重要發展。她指出:「推行基本收入實驗會是臺灣社會福利發展的一個里程碑。」
從一般民眾的角度來看,台灣基本收入實驗的首位參與者余小姐,特地蒞臨現場,分享了自己的經驗。她對該計畫心懷感激,因為在自己人生一個特別艱困的時期,獲得這項計畫,得以紓解自己遭遇到的生活困境。她表示:「基本收入讓我得以喘一大口氣,」並提到基本收入使她能夠專注照顧孩子,並應對生活中的種種不確定性,比如在實驗期間突發的癌症。
為了進一步提升對單親家庭基本收入計畫的認識,並募集資金,UBI Taiwan 於十二月舉辦了一場全國性慈善辯論比賽。來自台灣與日本的學生齊聚一堂,就東南亞是否應推行基本收入展開討論,並從「創業精神」、「外國直接投資」、「財政能力」以及「發展中國家所面臨的治理挑戰」等多個面向,呈現出多元觀點。
在決賽中,雙方均提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論點:反對者強調基本收入的可行性問題,而支持者則主張,不採取行動所產生的社會成本,遠遠超過推行基本收入所需的投資。
此次比賽成功募集了 1,000 美元以上的資金,所有募得款項均將用於發展單親家庭計畫。該募款活動由 UBI Taiwan 與 Ascent Academy 青年領袖計畫共同主辦,該計畫期望讓年輕人參與以基本收入精神為核心的社會影響力倡議。
除了辯論比賽外,青年領袖計畫的學生們,還正積極策劃其他應對社會迫切議題的項目。目前的計畫包括利用現金卡支援街友,以及為低收入學生提供教育資源等項目。
UBI Taiwan 計畫在今年秋季擴大單親家庭基本收入計畫,為支持這一倡議,該組織在一月還舉辦了一場募款表演活動,邀請支持者踴躍獻藝,為計畫助陣。
UBI Taiwan 理事長蘇嘉冠表示,在基本收入實驗計畫期間,他見證了發生在受試者身上一系列的正面變化,從找到更好的工作,到改善孩子教育發展等議題。
他表示:「基本收入所帶來的價值,不只是帳面金額有多少,更重要的是對人生帶來長遠的改變。」
by Guy Standing | Apr 10, 2024 | Chinese, News
Photo: Ye Jiabin and Guy Standing
Throughout history, capitalism has evolved, changing character and changing the class structure defining each era. The changes in the 20th century can be understood by reference to what Karl Polanyi called the Great Transformation.[i] Briefly, in his formulation, in the 19th century, mainly in Britain, there was an initial period in the evolution of industrial capitalism that was dominated by financial capital, in which old systems of distribution, regulation and social protection were dismantled, in what we would call the pursuit of a ‘free market economy’.
In Polanyi’s terminology, this was a period in which the economy was ‘dis-embedded’ from society, that is, out of control by civilising social forces. As a result, inequalities and economic insecurities multiplied until there was a systemic crisis, and in his words ‘a threat of the annihilation of civilisation’. This manifested itself in the Great Depression, and the rise of fascism and a dehumanised form of state socialism in the Soviet Union.
[i] K.Polanyi, The Great Transformation: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Origins of Our Time (New York. Farrar and Rinehart, 1944).
To read the full report in English, click here.
To read the translation to Mandarin Chinese, click here.
by Tyler Prochazka | Mar 3, 2024 | Chinese
台灣無條件基本收入協會的青年領導委員會近日完成了對美國馬薩諸塞州波士頓的考察訪問,期間展示了他們在推進基本收入領域的先進項目。該代表團由來自台灣的高中生組成,與當地的領袖及組織進行了深入交流,旨在學習波士頓實施全民基本收入計畫的經驗與策略。
台灣代表團會見了以「Rise Up」保障收入計畫而聞名的劍橋前市長 Sumbul Siddiqui; Camp Harbor View 和 United South End Settlements (USES) 都開展了基本收入實驗項目,將計畫重點置於有孩子的家庭。 與這些組織的討論顯示了基本收入如何提高弱勢兒童的就學率,且如何穩定生活條件。
UBI 台灣創辦人 Tyler Prochazka (羅泰) 表示學生在設計UBI企劃的第一要素是「熱情」。
羅泰說:「此次考察對我們的學生而言,是一次視野大開的學習經驗。 他們看到非營利組織如何走在美國無條件基本收入的最前線,以及他們可以吸取的經驗,使自己的項目在台灣獲得成功。」
波士頓的組織向委員會分享了寶貴的實踐經驗,有助於台灣在支援單親家庭方面進行實驗計畫。 UBI Taiwan 每月向單親家庭提供 10,000 NTD,並透過紀錄片追蹤他們的生活起居。 單親家庭基本收入計畫主任魏嘉佑強調了該計畫對幫助了單親媽媽找尋更好的工作機會,同時也能給予自身的健康好的照護。這部紀錄片計劃於 2025 年上映,為了解基本收入如何影響這些人的生活提供一個窗口。
台灣領導未來協會 Lead For Taiwan 創始人陳孝彥表示:「我們訪問的目標是以創新的方式,將教育與社會問題結合。我們希望通過這次經歷,引導學生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他們關心的社會問題並將解決這個問題作為他們的人生目標。」
訪問期間,其中一個重要議題探討了全民基本收入能否永續發展。 青年領導委員會在和USES的會面中學習到,重新構建對話,強調支持護理工作者,而非僅提供無條件現金支援,可能有助於緩解公眾的擔憂。 會議的另一個見解是,非營利組織可能會彌合接受者和政府實體之間的信任差距。 這引發了關於公私夥伴關係在管理 UBI 補充項目方面潛力的討論,例如 USES 為處理其基本收入受益者的財務問題提供的指導服務。
該委員會的參與範圍擴大到了政府,並得到了波士頓市議會的認可,並與馬薩諸塞州政府亞洲核心小組就國家政策進行了討論。 後者的會議強調了台灣和美國在為基本收入計劃提供資金方面面臨的共同挑戰以及來自稅收擔憂的阻力。
羅泰表示,見劍橋前市長、現任市議員對學生們來說特別有意義。 Siddiqui 強調了劍橋低收入家庭基本收入計畫的管理挑戰和影響,該計畫類似於UBI Taiwan的單親家庭基本收入計畫。 西迪基議員緩解劍橋貧富差距的經驗為學生提供了政策實施的現實視角。
在與政府官員會面之前,學生們在哈佛大學完成了領導力培訓。 研討會活動由哈佛本科生全球教育運動主辦,導師對學生的專案和演講技巧提供回饋。
Lead for Taiwan 理事長林佑良 (Bob Lin) 在回顧這些會議時表示:「親眼目睹了教育在推動社會變革方面的力量,這次旅行如何激勵學生為他們的計畫採取行動,這讓我深受啟發。」
該學生的一個計畫包括 Buddy Up,該計畫為弱勢學生,特別是單親家庭的學生提供指導。 Wesley Low 是台北美國學校的學生,他創立了這個計畫。 他的目的是補充無條件基本收入實驗,並提供現金援助以外的支持。
Low 說:「這次旅行拓寬了我對世界各種問題的理解,並讓我對所有事物有更強烈的動機和理由去執行。」。
這次波士頓之行標誌著青年領導委員會在推動討論無條件基本收入以支持台灣家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透過與國際領導人的接觸,該委員會展示了青年主導的舉措在推動社會影響方面的潛力。
委員會副主席曾君祐(台北復興學校)反思了透徹的研究和推廣的熱情對成功倡議的重要性,並將其與哈佛大學學生項目相提並論。他表示,這些企畫的靈感,源自於在疫情期間將未使用的口罩重新分配給街友的項目。
「這正是我們所需要的技能,要在最不可能的地方找到資源,以便在項目中取得成功。」曾說道。
關於台灣無條件基本收入協會(UBI Taiwan)
台灣無條件基本收入致力於探索和實施無條件基本收入解決方案,以解決社會和經濟挑戰。通過研究、倡導和實驗項目,台灣無條件基本收入旨在促進更加公平和可持續的未來。
關於台灣領導未來協會(Lead For Taiwan)
台灣領導力計劃致力於通過創新的教育和領導力項目培養未來領導者,重點解決社會問題。其使命是激勵年輕人以目標引領,並對社會產生實質性影響。
關於思躍軟實力培訓所(Ascent Academy)
針對國小至高中學生,Ascent 提供像是英文辯論、學術寫作、批判性閱讀和公眾演說等培訓課程,主軸著重在逐步建立紮實的素養和全球視野,確保學生能在高競爭力的環境下順利升學並成為有責任的國際公民。
by Tyler Prochazka | May 30, 2023 | Chinese
台灣台北 – 3 月 11 日至 12 日,台灣無條件基本收入協會 UBI Taiwan 在國立政治大學 (NCCU)舉辦了全國雙語高中辯論賽。此次活動吸引了台灣本地和國際學校的 100 多名學生參加。
辯論的主題是台灣是否應該制定無條件基本收入(UBI)制度。學生們提出了案例,討論無條件基本收入的可行性、必要性和效率等議題。通貨膨脹是反方普遍關注的問題,而擴大台灣人民的機會,例如創業,是正方的普遍論點。
中文組的決賽由正方獲勝,裁判認為反方無法具體說明為什麼台灣沒有足夠的資金來實行 UBI 。在英語組決賽中,基於通貨膨脹和可行性,可能會給台灣實施 UBI 帶來問題的這些論點,讓反方獲得勝利。
許多學生對這個比賽表示感謝。他們認為藉由這個機會討論台灣未來面臨的問題很重要。有些人是第一次聽到無條件基本收入,他們覺得這次經歷是一個寶貴的學習機會,可以探索台灣社會的未來。
UBI Taiwan 創辦人羅泰 Tyler Prochazka 在活動結束時向觀眾致辭,討論 ChatGPT 的興起與社會對自動化的恐懼。他還強調了台灣所面臨的緊迫問題,例如政府該如何幫助正在養孩子的父母,尤其是單親家庭,是很值得跟 UBI 一起討論的。 羅泰認為,台灣現在就可以實施一項對有孩子的父母提供無條件基本收入的計劃,他引用了大量研究表明利大於弊。
羅泰表示:“我相信,透過聚在一起進行這些討論,我們可以更加了解無條件基本收入的潛力以及它如何造福我們的社會與經濟。”
Lead for Taiwan 的共同創辦人陳孝彥 Allen Chen 強調了辯論在解決影響台灣未來的問題上的重要性。他鼓勵學生利用自身的學術經驗,在現實世界中做出改變。
此次活動是推動台灣雙語辯論賽的里程碑,參賽者來自高雄、台北美國學校、新莊中學、薇閣中學、建國中學等學校。這是台灣首次舉辦的此類比賽,將英語和中文辯論聚集在一起,學生也可以免費參加。
大賽評委擁有多元化的國際背景,包括知名律師、聯合國顧問、全球頂級商業顧問等,為參賽者提供了寶貴的真實反饋。
NCCU 的國際創新學院提供了場地,而思躍軟實力培訓所 Ascent Academy 資助了此次活動,以推廣全台灣的辯論風氣。以全國辯論賽聞名於台灣的中華辯論推廣協進會(CDPA)則執行了此次比賽。
UBI Taiwan 理事長蘇嘉冠表示, 希望未來繼續舉辦全國雙語辯論賽,讓全台學生有機會參與辯論活動,加深對社會議題的了解。
他說 “我在這場比賽裡所看到的,不僅只是討論基本收入的疑慮或可行性等常見問題,更多的是同學們對一個美好、公平社會體制的想像與未來。身為觀眾的我深受感動,也期待這段經驗能成為他們以後成長的養份。”
by Malcolm Torry | Aug 26, 2021 | Chinese, Featured, News, Research
From the 24th May to the 24th August 2021 four Chinese students undertook internships with BIEN. They attended a five day introductory course about Basic Income and the global Basic Income debate, translated pages and posts on the BIEN website into Chinese, summarised in English relevant documents in Chinese, constructed individual Basic Income schemes for China and worked together to create a joint Basic Income scheme, completed individual projects that connected what they had learnt about Basic Income with the subjects of their degrees, and attended the BIEN congress. it was a pleasure to be able to work with such intelligent and motivated students.
The translations of pages and posts on the BIEN website into Chinese can be found here;
summaries in English of relevant documents in Chinese here;
and the Basic Income scheme for China that the students created together is here.
The students’ final individual projects are listed here:
Our thanks to Amanda, Sherry, Qihao and Joey for working with BIEN; to Dr. Furui Cheng, Tyler Prochazka, Li-Hsin Leen, Dr. Leah Hamilton, and other members of the Executive Committee, for assistance with the introductory course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internship programme; and to the Global Cultural Adventurers organisation for finding such intelligent and committed students for us to work with.
by Tyler Prochazka | Aug 25, 2021 | Chinese
經過一年多的時間,台灣避免重大的本土 COVID 疫情的爆發,不過台灣在 5 月經歷了恐慌,出現了數百個病例。由於一夜之間數以百萬計的工作崗位不穩定,這將普發現金的措施帶到了台灣政治辯論的前沿。
在此背景下,UBI Taiwan 於 8 月 15 日舉辦了首次線上基本收入高峰會,邀請來自世界各地的學者、運動人士以及政治人物來討論疫情期間的基本收入狀況。
韓國京畿道知事李在明在高峰會開幕時指出了基本收入運動對於韓國和台灣的重要性。李現正參選韓國總統競選初期的領先地位。由於他的社會福利的政見,他被稱為『韓國的桑德斯』。
「當世界正在實施擴張性財政政策時,基本收入作為面臨第四次工業革命時代的最理性和準備措施」李說。
作為城南市前市長,李實行了一項青年基本收入計畫,該計畫讓該市所有 24 歲的青年每季度獲得地方貨幣。該計畫說明地方貨幣可以改善該地區的小型企業活動。後來當他成為知事時,他將該計畫擴展到了全省。
Kim Kyeong Soo 是京畿道政府願景規劃師的管理人。他也是青年基本收入計畫的規劃者。
「我們所做的是實現年輕人的基本社會權利而保障年輕人的權利」Kim 說。
青年基本收入是 COVID 危機期間的一個有用模型,因為省政府能夠在經濟衰退期間迅速擴大該計畫以包括該省的所有居民。
Kim 還討論了他們如何在疫情期間增加不同的社會福利項目,以及在全國範圍內推動基本收入的計畫。
「我們將地方貨幣的設計成只能在年銷售額在 12 億韓元以下的商店中可以用,這樣才能真正振興真正的胡同經濟的小企業主」Kim 說。
韓國基本收入網的成員 Mok Hwakyun 和 Kim Jae-seop 出席了高峰會的問答環節。他們提到基本收入已經成為韓國的主流話題。
「最大的變化是現在每個人都知道基本收入。我希望韓國能夠成為第一個實施 UBI 的國家」Mok 說。
著名的美國活動家 Scott Santens 在會議的採訪,他討論了美國大規模的 COVID 救濟計畫的成功和失敗。在美國已經出現的最大變化之一是兒童稅收抵免,Santens 表示,他相信這將使更多人會支持全民基本收入。
「我充滿希望,尤其是每月的兒童稅收抵免將真正改變這裡的情況,並有助於為美國建立真正的 UBI」Santens 說。
台灣陽明大學黃嵩立教授討論了全民基本服務與基本收入之間的爭論。他的結論是,基本服務沒有提供與基本收入相同的個人自由。
UBI Taiwan 理事長羅泰(Tyler Prochazka )評估了台灣的 COVID 救濟響應,並指出了台灣救濟的不足和複雜性。
今年 5 月,當地爆發導致台灣在疫情期間首次進入三級。台灣正在經歷一個奇怪的矛盾,儘管其他行業被封鎖,但其強勁的出口產業推動了台灣創紀錄的經濟增長。與此同時,封鎖令台灣員工經歷了數十年來最糟糕的經濟狀況,尤其是服務業。
由於封鎖,一半台灣人的工資減少了 10% 至 50%,且 74% 的人表示工資有所減少。與此同時,41% 的台灣人表示他們認為政府的 COVID 救濟計畫沒有提供任何幫助。救濟計畫的一些問題是,它依賴大量文件來證明個人的情況。比如說,如果家人的銀行裡有太多錢,也可能排除申請人。
例如,台灣在封鎖期間失業人數達到 57 萬人,低於正常工作時間的人數達到近 100 萬人。然而,6 月份的失業救濟人數僅增加了 2 萬人,不到同期真正失業人數增加的四分之一。
台灣的二級封鎖已延長至 9 月 6 日,這對企業的運營方式施加了不同程度的限制,並完全關閉了某些企業,例如某些娛樂場所。即使大部分地區恢復正常,但在可預見的未來,許多企業的運營可能會繼續受到限制,需求也會減少。
儘管台灣是幾十年來最糟糕的就業形勢之一,但今年政府僅將其年度 GDP 的 6% 用於 COVID 救濟計畫。與日本和美國將其國內生產總值的 16% 至 30% 用於 COVID 救濟相比,台灣作為發達經濟體對其公民的幫助要少得多。
台灣執政黨民進黨正準備推出另一輪價值 5,000 新台幣(180 美元)的振興券。由於與 COVID 救濟計畫相關的嚴格條件,對於許多台灣家庭來說,通用振興券是政府 COVID 響應中最容易獲得的幫助。台灣在野黨現在大力推動為大多數台灣人發放現金而不是券,並利用行政儲蓄為貧困家庭提供額外的現金補助。
「台灣執政黨表示,他們希望與所有台灣人『分享經濟增長』,不過分享經濟增長的真正方式是無條件基本收入」羅泰說。
Original English Article here.
Translation: Tyler Prochazka & Pandora Lai